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

搖籃基金新計劃 旨扶助科技公司

(吉隆坡25日訊)財政部屬下搖籃基金私人有限公司(Cradle Fund),推出“指導與成長計劃”(CGP),旨在扶助科技公司進入產品與服務商業化階段,有別一般補助金著重在初步發展,長達12個月的計劃將撥用500萬令吉資金。
 
指導與成長計劃的擁有者是搖籃基金,大馬科技協會(TeAM)是計劃經理,主要夥伴包括Proficeo諮詢公司、大馬創投資金協會、大馬創資金發展協會和其他企業指導公司。
 
Proficeo諮詢探索員麗努卡說,目前政府提供的企業扶助計劃和補助金,大部分是集中在發展階段。
 
“如果未能提供相等的計劃,協助公司執行商業化,將有許多公司無法走出‘種子和啟動’期,指導與成長計劃就是著重在商業化。”
 
她坦言,10年前,公司領導最渴望培訓中可獲得最多知識,但現在高階主管能在互聯網獲取豐富知識,反而最想是身邊能有一位經驗充足的指導者,教導如何向前,化創意為收入。
 
麗努卡今日出席指導與成長計劃推介禮后,如此表示;出席者包括財政部貸款管理、金融市場和計算部副秘書瑪禮阿米、搖籃基金總執行長納斯林哈山、大馬科技協會會長依爾阿茲斯等。
 
納斯林說,是項計劃今日起開始接受網上申請,8月24日截止。
 
“未硬性規定申請者須呈交財政報告,但須清楚表達公司業務的前景和未來發展潛質,如何成為領域冠軍。”
 
他指出,指導與成長計劃為期12個月,表現最佳的公司將獲得“獎學金”(補助金),搖籃基金將撥出500萬令吉以作推動。
 
他直言,若出線者無法達致搖籃基金的指標80%,將要追還該筆補助金。
 
麗努卡說,指導與成長計劃將根據4成長階段,即種子(75家)、成長(75家)、國際(75家)和上市前(25家),選出250家公司進入指導培訓。

指導與成長計劃三步驟
 ◆步驟1:申請與挑選階段。選出250家公司,每家公司必須派出2名代表,需是公司創辦人或最高領導,不能1人代表,因為公司要得到成功是靠團隊,非1人能完事。 這250家公司將出席“業務定位工作坊”,同時進行評分,最后將只有150家公獲晉級,參與計劃的第二階段。
 ◆步驟2:指導階段。分為兩部分,第一部分為期3個月的“正式指導”,第二部分為期9個月的“非正式指導”。
 第一部分,強制參與團體指導和一對一指導;第二部分包括計劃和活動執行,及通過會議、電話或網上溝通的非正式指導。
 參與者會被要求每月提呈進度報告,以作挑選出表現最佳的公司,以進入計劃的第三階段。
 ◆步驟3:會面出資者。只有表現最佳的公司(30%)獲挑選並獲得額外扶助和資金,並受邀出席與出資者見面。
 有興趣者可瀏覽www.cgp.com.my網站申請。

扶助科技企業家
大馬體系未成熟
 
財政部說,擁有已發展和革新的企業生態體系,如美國矽谷(silicon valley),由強勁私人界主導生態體系,從而掊圳及扶助科技企業家,但我國體系尚未發展成熟,企業家需自力更生。
 
財政部財庫單位副秘書長(政策)拿督依旺說,在發展中國家如大馬,生態體系未發展成熟並在改革中,許多國家都由政府扶助公司,但本地科技企業家不會享有此特權。
 
“他們需要提升經商知識和專業技術、減少失誤,和提高與西方業者的競爭力。本地公司要加把勁強化本地成長,展望飛出國內市場,挑戰成長的極限。”
 
依旺今日未能出席,講稿由瑪禮阿米代讀。
 
他指出,政府在第10大馬計劃下交由私人界主導和擴大經濟投資,加速經濟成長,助政府實現財政赤字在2015年降至3%以下,未來5年私人界將成為經濟的成長引擎。
 
“這不表示政府不再扮演任何角色,而是退居幕后,更多時候是扶助者,通過有效的協助和精明夥伴,促進經濟發展。”
 
今日新推介的指導與成長計劃,便是精明夥伴的一部分。
 
依旺說,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宣佈2011年財政預算案時已說,將委派搖籃基金推出計劃,以培訓500名科技企業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