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

阿南達式作風  私有化“售股”再上市

(吉隆坡15日訊)我國鉅富阿南達科里斯南旗下的東亞衛星(Measat)傳出洽售中,一再印證市場對“阿南達式”的營運作風,即把企業上市集資、高價私有化下市、更高價格作股權脫售或業務分拆、時機成熟再重登馬股。
 
阿南達旗下的大馬彩業務尚未從丹絨(Tanjong)脫售分拆,又有消息指,正洽售同在去年7月下市的東亞衛星。
 
這就是“阿南達式”的營運作風,私有化后的后續發展往往更精彩,更受市場關注。
 
自明訊(MAXIS,6012,主要板貿易)在2007年以每股15.60令吉,或總值160億令吉完成私有化下市后,轉個身即以每股16.40令吉,總值30.5億美元(約92億令吉)脫售25%股權給沙地電訊。
 
一買一賣,阿南達每股進袋80仙,賺錢之余也為明訊引來新財主。
 
更“大牌”的是,明訊在2009年應首相之意,以東南亞第二大首發股規模的姿勢,重新上市馬股,市場掀起一片搶購熱潮。
 
明訊個案后,市場開始研究阿南達背后的“策略”。
 
自此,每當阿南達的關係公司在馬股下市后,市場或媒體都不會因此“告一段落”放棄追蹤,反而是密切關注接著的進展。
 
果然,阿南達再出手。
 
主角是丹絨和東亞衛星。雖說丹絨的大馬彩業務很賺錢,但由于是測字業務,不符回教教義,難吸引西亞投資者的龐大資金,故下市重整,或以純能源公司身分重新報到馬股。
 
大馬彩的脫售價格介于20至25億令吉,競購激烈,至今仍未敲定新買主。
 
外電消息傳,阿南達正與亞洲公司洽談脫售東亞衛星部分股權,或引入新夥伴,作資源共享,減低成本。
 
布米亞馬大 下市再上市
 
在2003年與電力科技(Powertek)一並私有化的大馬最大岸外船擁有公司布米亞馬大(Bumi Armada),將在本月21日重新掛牌馬股,籌集20億令吉資金。
 
個案所見,公司被阿南達私有化后,都將進入新章,壯大規模,為日后重新上市鋪路。

出手大方
私有化障礙不多
 
消耗大量資金和時間,好不簡單完成私有化,獨享豐厚盈利,為何阿南達就是愛在下市數年后,又萌起重新上市的念頭,到底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?
 
阿南達向來出手大方,私有化計劃不曾因小股東不滿而出現阻礙,雖障礙不多。
 
但私有化過程卻消耗很大精神,從委任投資銀行、向有關單位申請批准、召開特大尋求股東同意到公司下市,人力物力不可或缺。
 
忙一把后,下市不久又不甘寂寞重投馬股懷抱,其中最大誘惑莫過于資金源源不絕的資金市場,捨不得離開。
 
其他原因包括投資信心轉強、游資充裕及公司基本面強化,重新上市比首發股更有號召力,引起更大注意。
 
因為名知度已夠強,市場有一定的認識,並有過往的記錄供參考。
 
舉例明訊,2年后重新出現在馬股,已無需展開所謂的招股說明會,早有大批投資者在外爭著當股東,馬上激勵馬股和吸引海外投資者。
 
阿南達旗下重新上市的公司,身分地位都和下市前很不同。例如,布米阿馬達的獲利已比當年翻了4倍,重新上市的發售價則比私有化時的7令吉低,為投資者提供極大的股價升值空間。
 
明訊下市后,重新資本化,以實現長期投資和貸款組合,阿南達藉沙地資金助該公司打好海外業務的根基,之后再分拆海外業務,將國內流動電訊業務重新上市。
 
阿南達並未完全放棄馬股,只是適當時做適合的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