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報導:何燕羚
●引言
澳門和拉斯維加斯這樣的娛樂“聖城”,一直以來,大家都以不夜天、五光十色、多采多姿等形容詞來表達,這都只是表面的“體驗”,停留在對澳門的第一個印象。
到澳門旅遊,除了感受小賭的樂趣之外,最吸引人的莫過于感受它濃厚的異國文化。
如果你是以非賭徒身分走進濠江,融入澳門人的日常生活,定有一番滋味和體驗,接觸到許多沒碰過的人事物,很多人過著和你不一樣的生活。
****
第一篇
★談麥當勞(小標籤)
圖說(BS110311HYLC01)■國內魚柳包套餐比澳門版便宜2.05令吉。
從麥當勞看澳門
超值午餐 比大馬貴
相信很多大馬遊客飛抵澳門,除了第一時間品嚐當地聞名的豬扒包,一定會有一餐是光顧麥當勞(McDonald's),點個國內不准銷售的豬柳包套餐。
雖然同一快餐品牌,食物選擇和價錢大不同。就以超值午餐(McValue Lunch)為討論課題。
澳門麥當勞今年3月推出超值午餐,瘋狂在電視台打廣告宣傳,共4項選擇、2種價格。至尊漢堡和麥樂雞(McNuggets)套餐,一份叫價23澳門元(約9.20令吉);巨無霸和魚柳包套餐,售20澳門元(約8令吉)。
沒錯,價格比大馬麥當勞貴許多!
***小題:口味依本土民情
本地的超值午餐有多達10項選擇,最低售價5.95令吉,消費者只要掏出5.95令吉即買到魚柳包套餐,在澳門則要多付2.05令吉,以購買相同食物。
此外,澳門版超值午餐限制多,只限週一至週五,在大馬一年365天都可享受此優惠。
國際化的麥當勞,會依各國的民情,在建築和食物口味上有不同變化,例如紐約麥當勞有唐人街和百老匯式的建築和裝潢。印度麥當勞套餐價格最便宜,並銷售素食漢堡套餐。
日本人完全改變麥當勞的文化,在當地可吃到日式明蝦漢堡、明蝦麥樂雞等。
每到一個國家,都可在麥當勞消費時,了解當地人的收入水平和食物口味,發掘當中的樂趣。
★下期預告:
新鋪夾雜傳統老鋪,將營造出怎樣的經商環境?
*****
第二篇
★談經商環境(小標籤)
圖說(BS110311HYLD01)■3層樓高的屈臣氏。
題:生意“往上”做
新舊店舖 融合歐式風貌
澳門四處是歐式、活性化建築,沿路不乏國際的連鎖新式商店,但都融合到歐式建築中,新鋪夾雜傳統老舖,帶出全新的氣象。
澳門未經歷重大戰亂,歷史建築均保留完好,特別在1976年澳門政府立法,保護中西文化史中極具價值的歷史建築共128處,並對部分瀕危的建築加以修繕和保護,使之成為亞洲最具代表、最集中和保存完好的中西歷史建築群。
重建計劃不在政府的考量範圍,其充滿葡萄牙風情的老店,面積通常較小,空間不夠作商業用途,走在街上會發現,澳門商家都“向上”看,採用“多層式”擴大業務。
既然無法改建,澳門商家唯有一租便是兩層或三層的店舖,來個“多層次”的經營方式。
****小題:送外賣盛行
在大三巴牌坊附近的商店,包括屈臣氏(Watsons)、瑞士手錶店Swatch、泰國女性配件品牌Naraya,都是一口氣租下三個樓層。
許多商店利用樓層劃分商品銷售種類,低層賣日用品、二樓賣護膚品、三樓是嬰兒部等,這就是小而美,產品陳列整齊,顧客一目了然,方便選購,隨時有刺激消費之效。
礙于店舖面積小,餐廳能擺放的餐桌和椅子有限,故澳門的送外賣服務非常盛行,又或者消費者直接打包在家食用。
雖然是空間窄小的老店,只要肯動腦筋,絕對可化腐朽為神奇,生意同樣可以蒸蒸日上,不受限制。
★下期預告:
看澳門商家如何“壟斷”市場。
*****
第三篇
★談市場壟斷(小標籤)
圖說(BS110311HYLA01)■鉅記利用強勁的銷售網絡壟斷手信市場。
題:前後左右包抄
商家愛壟斷
新馬路是澳門中區的重要馬路,全長620米,扮演促使經濟和旅遊業發展的重要角色,沿途經過多個景點如民政總署大樓、議事亭前地等世界文化遺產,以及十月初五街等手信街,是遊客必到之處,商家漸漸在此處耍出壟斷經商策略,務求搶盡旅客口袋的錢。
商家為了前后左右“包抄”拿著大把鈔票到來消費的遊客,不惜成本在東南西北開設多間分店,設法做到每走幾步就有自己的分店,不留走半個客人,大玩市場壟斷。
***小題:新商家難搶灘
擁有最多分店的是鉅記手信,四處能見它蹤影;街上大多數都是遊人,幾乎每人手里都拿著鉅記的膠袋,將壟斷玩得出神入化。
鉅記在1997年開設第一間店舖,現于澳門有12間連鎖店,並在2002年開始成為澳門手信食品銷量冠軍,市佔率超過70%。
已出現其他行業的跟隨者,美妝專賣店莎莎(Sasa)和周大福金飾店,開始和鉅記一樣,到處建立銷售據點。
所有位處策略地點的店舖都被現有商家霸佔,新商家要在澳門搶灘,顯得非常困難。
新馬路除了小吃和商店玲瑯滿目,銀行業也以此為中心,如澳門第一間銀行大西洋銀行便選在新馬路于1902年開業,及后開設的銀行數目愈來愈多,目前大豐銀行、永亨銀行及中國銀行等都在附近開設總行或分行。
★下期預告:澳門有多環保?
*****
第四篇
★談國家環保(小標籤)
圖說(BS110311HYLB01)■澳門鼓勵民眾循環再用膠袋,減少資源浪費。
題:膠袋80仙
不環保要付代“價”
在澳門要求額外膠袋,需一個支付2澳門元(約80仙)。
澳門未像大馬雪州般,每週六是免膠袋日,但是,若顧客在超市付錢時,要求額外的膠袋,就須付每個2澳門元。
我國在週六只需付區區10仙,以換取膠袋。
澳門超市的收銀員通常會把膠袋擠滿,儘量用一或兩個膠袋裝完客人所購的商品。
如果是在便利店購買少許商品,收銀員會問“要膠袋嗎?”,每一刻都在提醒大家少用膠袋要環保。
***小題:打包自備容器
除非自備了適合的容器,否則到餐廳打包,每個保麗龍要額外支付0.50或1澳門元(約20仙或40仙),使打包的食物都特別貴。
膠袋雖是“生活必需品”,但也是重要能源的副產品,積少成多,造成的資源浪費、環境污染十分驚人。近年,不少國家和地區已禁止或限用膠袋。
環保團體調查發現,若以每個家庭有4個成員計算,每個家庭每星期最少丟棄140個膠袋,即使實施膠袋徵費,棄置的情況依然嚴重。
澳門很小,與整個世界環境的好壞似乎沒多少關聯,無論這個約20平方公里的小城污染有多嚴重,對地球來說,影響還不及把一滴墨水滴進泳池。
不過,澳門特區政府時刻提醒人民,如果所有人都這么想,以為小小居住環境的環保不重要,地球就會沒救了。
澳門是環保協議《巴賽爾公約》的成員之一,未置身于環保事業之外。
★完給篇預告:澳門商家的商業道德有多強?
*****
完結篇
★談顧客找零錢(小標籤)
圖說(BS110311HYLE01)
■港元在澳門通用。
題:重商業道德
澳門商家 找錢分明
有人說,“賭”和“博”都融合在澳門人的性格,澳門商人是最大膽,最敢冒風險,敢于賭一把,則非常講究商業道德和信譽,很少聽說商家“找錯零錢”給顧客,出現“欺詐”遊客事件。
港元在澳門通用,擁有1000和500幣值的大鈔,相較我國最高幣值是100令吉,對一些不常用如此“大張”鈔票的遊客,購物時會很“痛苦”,其一是擔心商家找少錢,其二是害怕自己不自覺大鈔當小鈔用掉。
付費時都會算了再算,戰戰兢兢。
***小題:同業互相監督
澳門商家也許明白遊客的苦處,每往找錢時,收銀員會一張一張紙幣攤在台上,清楚數給客人知道。
不管客人是支付100港元抑或1000港元,對方都會把鈔票和硬幣一一攤在收銀處,好讓客人清清楚楚自己找回多少錢。
所以,收銀員未直接把錢放在客人手心,並不代表沒禮貌,而是一種令消費者花得“安心”的做法。
澳門是旅遊城市,還要向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出發,行業的參與者謀求合理回報,也不忘職業和商業道德,和消費者應有的權利。
除了靠同行自律,互相監督以維持行業應有的服務水平和商業道德外,政府也制訂適合澳門旅遊市場的指引和措施。
你說得對,澳門人甚至將賭場的作業都融入生活中。賭場的現金換籌碼方法,就是你所說的一樣,一張一張放在桌上數。
回覆刪除最重要的是,在澳門商店的收銀櫃台,多數裝有電眼,鈔票攤開來數的其中用意是要給電眼照到,讓商家和顧客都沒有得抵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