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吉隆坡3日訊)大馬4月出口按年成長11.1%,符合市場預期,並創下8個月以來最大年增幅,惟進、出口都較3月表現遜色,出現放緩,是否將拖累第二季整體經濟發展,深受市場關注。
出口是我國經濟成長之柱,佔約半經濟規模,市場皆留意進入第二季的首個月份(4月)出口表現如何,從中臆測季度經濟增長表現。
日本地震、歐債危機、高油價及熱錢等外圍風險,已衝擊今年首季經濟表現,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僅增長4.6%,分析員預計,下季成長會進一步走緩,並面對極大的通脹壓力。
國際貿易及工業部(MITI)午間發佈文告指出,4月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11.1%,達578億令吉,進口亦增加9.4%至467億9000萬令吉。
總貿易額擴大10.3%至1045億8000萬令吉,貿易盈余達110億1000萬令吉,為1997年11月來連續162個月錄得盈余。
早前,“彭博社”向16位經濟學家調查后得出的預測中值顯示,國內4月出口或成長11.3%,確實數據只稍比預測低0.2%。
儘管11.1%創下8個月最大年升幅之際,4月出口數據也存隱憂,皆因按月表現不振,比1個月前差,不利經濟成長。
4月出口較3月下滑6.6%,進口下跌7.4%,總貿易額下跌7%。
首4個月出口成長6.4%至2241億6000萬令吉,肯納格證券研究指出,首半年出口或放緩,料僅達去年同期年增26.1%的一半。
我國5大出口國較3月有小變化,除了中國、新加坡、日本和美國,泰國取代了香港進榜,5國佔總出口50.4%。
電子電器跌7%
7主要品出口值萎縮
佔出口規模最大的電子與電器產品,4月出口值按月下跌6.6%;10項主要出口產品中,僅液化天然氣(LNG)、原油和光纖與科學儀器取得增長。
4月電子電器產品出口值達577億9630萬令吉,較3月的618億7060萬令吉挫跌40億7430萬令吉或6.6%,所幸仍比去年4月的520億1550萬令吉出色。
除了電子電器產品,還有6項主要出口產品較上月差,包括原棕油、化學與化學產品、精煉石油產品、機械與零件、金屬製造和橡膠。
電子電器產品、棕油、橡膠及化學產品,都是3月出口的最大貢獻來源,一個月后則表現萎縮。
若以成長比率計算,液化天然氣在4月出口中表現最好,出口值達42億5670萬令吉,按月增加12.5%。
原油和光纖與科學儀器,各增長7.5%及11.1%。
疑受惠日本強震
出口增35%
日本3月強震,4月大量進口?大馬出口到當地的商品值按年高漲35.1%,達68億2000萬令吉。
貿工部指出,液化天然氣是主要出口產品。
去年4月,大馬出口到日本的產品值為50億4800萬令吉,一年后價值大幅增加35.1%或17億7140萬令吉。
相較3月的66億100萬令吉,4月日本出口值也上揚3.3%或2億1930萬令吉。
除了日本,按年增幅較大的出口市場,亦包括韓國(+36.3%),印度(+49.2%)和台灣(+38.9%)。
3月出口到中國創下歷史新高,4月出口值則從86億2690萬令吉,下跌19%至69億8850萬令吉。
出口到美國的價值再跌,按年下跌5.8%,從52億令吉降至49億令吉,是10大出口市場中,跌幅最大。
東南亞仍佔據顯著比重,達25.1%或144億9000萬令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