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

財事:沉默不是金

這樣的跌幅還不夠深和大?
 
美國股市大風災,亞洲股市在5日(週五)爆發骨牌效應,市場驚慌失措,大規模撤離資金,倒的倒(股市)、逃的逃(投資者)。
 
原以為到了週末,可讓投資者回過神來,調整心態后有助股市止瀉。誰知這個時候美國捎來最壞的消息,主權評級被砍,雪上加霜,亞股上週一(8日)甫開市大跌特跌,投資市場大逃亡。
 
原來週一的跌勢還不是最嚴重,次日才是“戲肉”,引來最慘重的跌落,仿佛回到3年前的金融海嘯。
 
如有注意海外新聞的你,肯定感受到當中的緊張。因為,各國領袖和央行行長在股市大跌第一天,紛紛站出來信心喊話安撫民心,並有國家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此波市場動盪的影響,設法停止投資者的恐慌心理。
 
雖然講的大多是“官腔”,指亞洲經濟強穩、股本基本面良好、危機與3年前不同等,內容也可能對股市沒有多少幫助,無法讓市場起死回生。
 
但這至少讓民眾看見,有關單位和政府官員有在關心金融市場的運作,了解到股市大跌的可怕。
 
可是,為何我國的監管單位卻一言未發呢?
 
沉默是金?我倒認為是“逃避”。
 
以點數計算,也許會覺得馬股的跌勢很普通,別忘了馬股的富馬隆綜指基數不像香港恆生指數逾2萬點,跌幅上達千點。如果依巴仙率,馬股其實與區域股市同樣“傷”。
 
5日馬股最多跌38點、8日挫48點、9日瀉74點,合計160點,超過10%!不算多?
 
在沒有“大人”撐場下,所幸馬股很爭氣自己收窄跌勢,上週五(12日)閉市后,全週下跌41點或2.7%。

歐盟債務危機尚未解決,國家評級隨時遭降級,資金市場很可能短期內再坐雲霄飛車,瀉個不停,我們就來看看有關單位是否繼續保持沉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