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

中國車欲立足大馬 加強售后服務 打品牌

(吉隆坡17日訊)價格戰不管用,中國汽車兵敗俄羅斯,黯然退場;分析員說,礙于大馬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信心不足,加上售后服務中心網絡不完善,使中國汽車多年來未在大馬佔有一席之地,距離成功尚有一大段路!
 
國際顧問公司Frost & Sullivan指出,中國車商進軍大馬市場乃屬起步階段,預計消費者對“中國製造”的信心未足,料未來3年不會對本地車商構成威脅。
 
“若中國汽車要在大馬立足,必須持續投資在售后服務及打響品牌,提高消費信心。”
 
分析員說,消費者除了價格敏感以外,對大型消費都會特別注意產品素質,特別是涉及生命安全的汽車購買,較信任知名品牌。
 
由于中國汽車企業普遍規模小、數量多、缺乏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,產品附加值低,在海外市場上一味拼價格,長期而言只會吃上敗仗。

不過,大馬奇瑞的數名代理則向《中國報》說:“銷量不錯,都感到滿意。”但未透露實質銷售數據。
 
僑豐投資研究分析員阿末瑪夫魯告訴《中國報》,大馬消費者依舊對中國品牌保有“低素質”的態度,以及擔心售后的服務,這可從中國汽車銷量多年以來都未顯著改善而說明一切。

“目前在本地的數個中國汽車品牌,都未取得很重大的市佔率,在其他東南亞市場的情況也差不多。”

兵敗俄羅斯
價格戰非靈藥

 
“價格戰”一直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“開疆辟土”的有效策略,中國車商一度相信,僅靠低價就能取得不俗的銷售成績,然而,“兵敗俄羅斯”的遭遇,無疑給躊躇滿志的中國汽車企業一記當頭棒。
 
中國媒體說,一味攻打價格戰,不僅沒給中國汽車企業帶來預想的收益,反而因違背“規則”,在海外市場遭受冷遇。
 
中國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和形象正在遭遇危機。
 
當前,中國出口的汽車主要是低端、經濟型轎車。
 
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,因為單追求市場份額的增長,中國汽車出口已呈“量增價跌”的態勢,在海外的價格戰愈演愈烈,雖然國際市場空間大,出口價格卻趨低,企業利潤受壓。
 
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,價格並非主要手段,各國汽車企業紛紛在產品技術、品質和服務上下功夫。
 
使用價格優勢打開海外市場,是第一步,之后應該致力提高產品品質、售后服務水準、品牌知名度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在國際舞台鞏固和擴大地位,應對市場變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